上甘岭战役后, 秦基伟回国见到毛主席, 从此开始戒烟

发布日期:2024-11-04 07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32

1952年秋天,朝鲜战场风云变幻,战争的烈火烧遍了朝鲜半岛的山河,成为当时国际局势中的焦点。而在这场战争中,有一位将领的名字被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篇章中,他就是志愿军第15军军长——秦基伟。

在他指挥下,志愿军坚守上甘岭,抵御美军的猛烈进攻,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,这一战役不仅让世界见证了志愿军的顽强,也让秦基伟的名字成为了军史中的传奇。

战争结束后,毛主席专门召见了秦基伟将军,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自从这次谈话后,喜爱抽烟的秦基伟再也不抽烟了,这是怎么回事呢?

五圣山前的残酷决战

1952年10月的一个凌晨,朝鲜的山脉之间突然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,天空中火光四射。这是美军对上甘岭的第一次进攻,代号为“摊牌作战”的计划正式启动。

上甘岭是位于朝鲜中线的五圣山附近的两座小高地——597.9高地和537.7高地。这片土地,成为了美军和志愿军争夺的焦点,因为它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,直接关系到朝鲜中部的防线是否能够坚守。

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决定,利用猛烈的火炮轰炸和空中打击,快速攻占这两座高地,以此撕开志愿军的防线。

10月14日凌晨,美军发动了空前的轰炸,数千枚炮弹在短时间内倾泻到上甘岭阵地上,炸得山石飞溅,战壕几乎被完全摧毁。志愿军第45师在这场大爆炸中顽强坚守,秦基伟作为指挥官,始终在后方的作战室紧密注视着前线的每一个动向。

秦基伟在接到敌军进攻的报告后,迅速做出判断,指挥各个阵地准备反击。他知道,眼前这场战斗将决定整个志愿军防线的命运。因此,在敌军进攻的间隙,他果断调整了防守策略,将部队火力集中在关键的制高点,并通过坑道作战方式减轻美军的火力压制。

这场战斗一打响,双方就陷入了激烈的拉锯战。志愿军顶着美军的狂轰滥炸,依托简陋的坑道和战壕进行顽强抵抗,而美军则不断发动冲锋,企图以人海战术夺取高地。秦基伟不仅在战术上保持冷静,还不断激励士兵们坚守阵地,他明白,只要守住五圣山,志愿军的防线就不会被撕裂。

“喀秋莎”的登场

在敌人无休止的进攻中,秦基伟意识到,依靠目前的防守火力已经很难长时间支撑下去。他果断向上级请求火力支援,并通过与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的通话,简短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需求:“给我一点炮吧!”正是这一请求,促使苏联提供的“喀秋莎”火箭炮登场,成为这场战役的转折点。

“喀秋莎”火箭炮以其快速、精准的大规模火力打击,给美军造成了巨大震撼。

10月19日,当“喀秋莎”的第一波火箭弹在美军阵地爆炸时,敌人的阵地瞬间陷入火海。炮弹的威力让敌军猝不及防,许多坦克和装甲车在猛烈的火力中被摧毁。这一次强有力的火力支援,让志愿军赢得了宝贵的反击时机。

秦基伟迅速抓住战机,指挥部队发起反击。他指挥的第45师在炮火的掩护下,从多个方向发起反攻,成功收复了被敌人占领的阵地。士兵们通过坑道迅速转移,利用夜间的掩护与美军展开近距离肉搏战。随着战斗的推进,志愿军逐渐掌握了主动权,美军的攻势开始减弱。

尽管美军反复发动进攻,但“喀秋莎”带来的压倒性火力始终让他们无法全力推进。特别是在10月30日的第三次反击中,志愿军依靠“喀秋莎”的火力掩护,成功重新控制了597.9高地和537.7高地的表面阵地。美军在经历多次失败后,攻势逐渐减弱,战局开始向着有利于志愿军的方向发展。

从指挥室到前线的坚守

战斗持续了将近一个月,双方在上甘岭高地上展开了惨烈的对决。期间,秦基伟始终在后方的作战指挥室中,根据前线传来的情报调整战术部署。他不仅是一名指挥官,还是一名冷静的战略家。他深知,美军的进攻力量虽然强大,但只要抓住敌军的弱点,志愿军依然有机会反败为胜。

面对敌军的反复进攻,秦基伟决定将防御战与反击战有机结合。他指挥部队采取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,依托地形进行坑道战,并利用“喀秋莎”火箭炮进行大规模火力压制。在每一次反击中,秦基伟都会亲自审定战术,确保每一步行动都能有效打击敌军。

10月30日的反击战是整个战役的关键点。经过数日的激战,敌军的攻势已经开始松懈,志愿军看准时机,果断发起了全线反攻。秦基伟下令第45师和第29师分别从高地两侧发起夹击,利用坑道迅速接近敌军,并在夜间发动突袭。

志愿军士兵们凭借丰富的坑道战经验,逐步逼近敌人的防线,在敌人最为疲惫的时刻发动猛攻,最终重新控制了关键高地。

在这一过程中,秦基伟展现了他极强的指挥才能,他的冷静判断和灵活的应变能力,让志愿军在困境中一次次化险为夷。他没有采取固守的策略,而是根据敌军的行动不断调整战术,通过有效的火力压制与灵活的坑道作战方式,使志愿军逐渐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。

战斗结束后,上甘岭的硝烟逐渐散去。尽管志愿军成功守住了阵地,但这场战役的残酷性让每一名参与的将士都铭记于心。秦基伟也不例外,这场战役不仅仅是一次指挥能力的考验,更是一次意志与信念的较量。

在战争结束后,秦基伟带着对这场战斗的回忆回到祖国,他经常在日记中记录战斗中的点滴,尤其是那些夜以继日的艰苦岁月。作为一名指挥官,他不仅要应对敌人的猛烈进攻,还要承担起战士们的生死重担。每一次决策,都是对他指挥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巨大考验。

秦基伟的自律

上甘岭战役结束后,1953年,秦基伟作为志愿军指挥官之一回国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,而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让他在军事上声名鹊起,也让他的自律精神得到了体现,尤其是一向爱抽烟的他,竟然戒烟了,那这次见面都发生了什么呢?

那次会见时,秦基伟有些紧张,几年的战斗经历让他染上了烟瘾,尤其是越到紧张的时刻,就越想抽烟缓解,但现在即将要见到毛主席,还是得慎重再慎重。

到了地方之后,主席非常亲切的握住他的手,表扬并夸赞了秦基伟将军以及他手下的士兵们,得到毛主席的肯定后,秦基伟非常自豪,随后两人关于这次的战役的具体情况聊了很久。

而就在这次见面期间,毛主席递给他了一支香烟,问他平时是否抽烟,然而,秦基伟却在那一刻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——他拒绝了香烟,并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示:“主席,我不会抽烟。”

身为一个老烟民,其实在接过香烟的那一刻,秦基伟很想点燃,但是在当时那样的场合中,自己怎么能随便抽烟呢?但是直接拒绝也不好,于是他就直接说,自己不会抽烟!

回到部队后,警卫就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情,那就是以前的老军长可是15军中有名的‘烟筒子’,几乎是昼夜不停的抽烟,但这次回来竟然一支烟也不抽了,这可真是奇怪,于是就问军长为啥不抽烟了。

对此,秦基伟非常严肃地对警卫员说:“我在毛主席面前讲了‘不会抽烟’,怎么能够言而无信呢?”,而他也不是说说而已,之后秦基伟真的开始戒烟了,他认为自己既然说了,就必须做到,做人不能轻易食言。

这不仅展示了秦基伟对毛主席的尊敬,更展示了他对自我的严格要求。从那天起,他真的彻底戒烟了。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活习惯的改变,更是一名军人的自我约束和自律精神的象征。在战场上,秦基伟能够坚守阵地,在生活中,他也能够坚守对自己的承诺。

秦基伟的这种自律精神,贯穿了他的整个军旅生涯。他不仅在战场上严格要求自己,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了高度的自我约束。这种精神,使得他在任何困境中都能保持冷静,并最终带领志愿军取得胜利。

结语

秦基伟在上甘岭战役中的卓越表现,成为了志愿军历史中一段不可磨灭的传奇。他不仅凭借冷静的指挥和灵活的战术带领志愿军守住了阵地,还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将领的坚韧与自律。他与毛主席的那段香烟故事,也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个象征,展示了他对自我要求的坚定与不屈。

上甘岭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,更是中国志愿军精神的体现。秦基伟的坚守与决策,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勇敢与智慧,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在他与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,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终于以志愿军的胜利告终,也为朝鲜战争的历史书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
参考资料: